想要造福百姓,不能光靠着一颗仁心,
哪怕面对灾荒年景的时候,这个官员愿意散尽家资,和百姓同甘共苦,一同饿死,
也不等于他就是一个优秀的官员,
只能说他尽忠职守而已。
优秀的官员应该像范仲淹那样,面对灾荒,想出大名鼎鼎的赈灾三策,
以洞察人心的智慧,以不拘一格的手段,让更多的灾民活下来,度过灾荒年景才是一个优秀官员该做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面对百姓的误解,甚至是谩骂,但优秀的人所做的决策,就是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被人所理解,
需要时间来证明对错。
陆鸣知道,今天汲黯赞扬自己,是因为他看懂了自己的所做所为,
当有一天他看不懂的时候,可能就会站出来反对自己。
作为一个青史留名的诤臣,汲黯有自己的为官之道和爱民之心,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
不知道是第几次听到生产力这个词,
汲黯略一皱眉,
“难道富民侯认为这个生产力比为官者的品行更重要么?”
来了来了,刚说完就来了,汲黯现在就开始质疑了。
“右内史,在我看来,生产力就是创造粮食,官员的品行决定分配粮食,
先创造了才能分配。
假如只创造了一百斤粮食,我愿意自己一口都不吃,把这一百斤粮食分给一万个百姓,结果也是大家一起饿死。
但要是创造了一千万斤粮食,我只愿意分出一半,那也是五百万斤粮食,
同样分给一万个百姓,他们能活很长时间。
右内史认为,哪个才是优秀的官员呢?”
陆鸣的假设有些极端化,但是更容易让人看清楚两者之间的差别。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能够陪着百姓一同饿死的官员不能说没有,但一定极为稀少,
没有几个百姓能遇到这样的官员。
但是能拿出一半粮食来救济百姓的官员却可以有不少,在自身利益有一定保证的情况下,
哪怕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为了以后仕途的顺利,他们也会愿意拿出一部分粮食的。
陆鸣自己都不是能够陪着百姓一同饿死的人,自然也不会认为别人是,
多多种粮才是最重要的,家里有粮心里不慌,才能从容地进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