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章 修复海边渔村居民之间的关系

器不压邪心压邪 黄鹂66 1714 字 17小时前

曲茵开始教孩子们如何编织简单的渔网。她拿着一根绳子,示范着编织的手法。“孩子们,渔网要编织得紧密又牢固,这样才能捕到鱼,同时又不会让小鱼逃脱。”孩子们围在曲茵身边,眼睛紧紧盯着她的双手,阳光洒在他们专注的小脸上。

有一个小女孩,她好奇地问曲茵:“曲茵老师,大海里有那么多的鱼,为什么现在我们捕到的鱼越来越少了呢?”曲茵看着小女孩纯真的眼睛,回答道:“因为战争带来了污染,还有之前过度的捕捞,让鱼群的数量减少了。所以我们要学会科学捕鱼,给鱼群繁殖的时间。”

曲茵还在学校里组织了一次海洋文化展览活动。孩子们收集了关于海洋的传说、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海洋生物模型,在学校的展览厅里展示出来。展览厅里弥漫着海洋的气息,墙壁上挂着蓝色的布幔,模拟着大海的颜色。

在改善海洋文化和渔业知识教育的同时,曲茵也关注到海边渔村居民之间的关系修复。她在学校里开展了“共享海洋资源,和谐渔村生活”的主题活动。

在活动中,曲茵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渔业资源和游客资源。一个小组的孩子们提出:“我们可以划分不同的捕鱼区域,按照渔船的大小和数量来分配每个区域的捕鱼时间。对于游客资源,可以让大家轮流负责接待,共同分享收益。”

曲茵把孩子们的想法传达给渔村居民。居民们开始思考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在渔村的码头边,木质的码头有些陈旧,海水轻轻拍打着桩柱。两位渔民,阿海和阿浪,正在修补渔船。阿海对阿浪说:“你觉得孩子们的想法怎么样?我觉得有点道理,以前咱们为了多捕鱼,抢好的捕鱼区域,闹得很不愉快。”阿浪点点头,看着远处的海平面说:“是呀,现在鱼越来越少了,我们确实得改变一下方式。”

曲茵又组织居民们一起清理海边的垃圾。在沙滩上,曲茵和居民们拿着垃圾袋和夹子,弯着腰认真地清理着。海风呼啸着,吹起他们的头发和衣角。沙滩上有各种垃圾,废弃的塑料瓶、破旧的渔网等。

有两家邻居,一家的渔船比较大,但人手不足;另一家渔船小,但劳动力充足。以前他们因为捕鱼区域的问题经常争吵。现在,在曲茵的调解下,大船的主人主动对小船的主人说:“兄弟,我这船大,但人手不够。你家劳动力多,咱们合作吧。我出船,你们出人,捕到的鱼咱们按比例分。”小船主人欣然答应,说:“行啊,以前是我太计较了,咱们一起干肯定能捕到更多的鱼。”

随着海边渔村渔业的逐渐恢复,海洋文化传承越来越好,居民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和睦起来。曲茵又收到了来自一个草原深处的畜牧小镇的求救信。这个畜牧小镇位于草原深处,草原一望无际,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草丛中点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微风拂过,花朵轻轻摇曳。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它们的身影与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小镇的房屋大多是用泥土和木材搭建而成的蒙古包样式,白色的蒙古包在绿色的草原上格外显眼。

然而,战争使草原深处的畜牧小镇的畜牧业受到严重影响。许多牲畜染病死亡,草原也因为战争的破坏出现了部分沙化现象。小镇的学校由于缺乏畜牧文化和草原生态知识教育资源,孩子们对畜牧知识和草原保护了解甚少。而且,小镇居民之间因为有限的草场和牲畜的饮水资源,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曲茵来到畜牧小镇后,走进学校。教室里没有关于畜牧文化和草原生态知识的教材和教具,孩子们只能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的草原和牛羊,心中充满了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