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猛地推开围绕在他身旁的太医,眼睛泛起血丝,双手微微颤抖,他万万没有想过安禄山会反。

他的身边并非没有劝他收拾安禄山之人,就连高力士也说边界节度使权力过大,朕都没有当回事。

这个孩子每次进京都会逗自己和玉环开心,甚至苦心练习胡旋舞,拜朕为干爹,玉环为干娘,这样一个有孝心的孩子,怎么会突然之间就反呢?

李隆基闭了闭眼,如今是天宝六年(公元747),李林甫尚未去世,杨国忠也尚未掌权,而安禄山掌管两镇节度使兼任史大夫,大唐还有得救。

李隆基盯着屏幕里的林可,难得一次真心发问:林姑娘所说,可否会被安禄山得知而提前造反?

林可看见李隆基的弹幕后,沉吟片刻后回答(实际上是去问了系统):“安禄山等人手中并未有小光屏。”

听罢安了安心,李隆基沉声道:“传朕旨意,调集中央禁军,缉拿安禄山,若遇反抗不降者,就地斩杀。”

身侧的高力士垂眸称是便向外跑去调兵,其实他早就劝过陛下提防安禄山拥兵自重,心怀叵测,可奈何陛下仍觉得他赤忱之心。

……….

屏幕中科普历史的声音还在继续。

“另一边封常清跑路后,跑着跑着就遇到了另一位将军高仙芝,两位将军达成统一意见,眼下打不过安禄山,不如退守到潼关,潼关是长安城的最后一道防线了,意味着什么相信各位也能明白。”

“虽然封常清和高仙芝两位将星放弃了洛阳,但是却有两位文官选择了螳臂当车。”

“他们一个是时任河南留守的李憆,另一个则是御史中丞卢奕。”

“李憆召集了四百人想继续抵抗,但还没打开那些人就都跑了,即使如此李憆选择留守洛阳,与洛阳城同生共死。”

“而卢奕送走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穿了朝服,在他的府邸静静地等待叛军的到来。”

“这两人与其说是在等待叛军,不如说是等待自己的死期,明知安禄山不会留他们性命,却仍愿意留守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