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到达后,果不其然命人砍了这两人的脑袋,命手下段子光提着两人的脑袋去河北诸郡传阅,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

“随后不久,安禄山在洛阳登基称帝,跟随他的叛军都被封官进爵,乍一眼望去满城都是胡兵,头戴着华贵的帽子,而最随处可见的念书沾满鲜血的野草。”

林可落下一声悲叹,万朝中的人似乎都见到了满目疮痍的洛阳城。

“话说另一边李隆基在接到洛阳失守的消息就大发雷霆,他以为安禄山所领的兵不过是一群无用之兵,如何能对大唐造成什么威胁,可战报传来,他 才不得不相信大唐竟然败在了杂胡安禄山之手。”

“他百思不得其解,听信奸臣之言,认为都是封常清和高仙芝的过错,于是阵前斩将,他向下发了一道诏令:高仙芝和封常清不战而降,就地斩首。”

“前面也说颜真卿在为安禄山谋反作斗争,他耐心等待两军交战的消息,可惜交战的消息没等到,却等来了两位文官的人头和东都洛阳沦陷的消息。”

“段子光提着这两颗人头大喊道:你们谁敢不听话,就准备和这两人同样的下场吧!”

“这一刻,颜真卿再也绷不住了,他的悲愤在这一刻吞没了理智,命手下人生擒段子光,将他腰斩,然后用稻草做成身体的模样接上头颅厚葬了这两位忠臣。”

“颜真卿写下来一篇讨贼檄文,传至河北诸郡,正式向安禄山发起宣战,燕赵从不缺正义之士,颜真卿一发起,不断有人跟随,没多久就有万余人加入了他的队伍。”

“就连河北十七郡都纷纷响应,宣布加入讨贼队伍,共同推颜真卿为盟主,总管河北二十万兵马。紧接着颜真卿派他手底下一部分兵力直奔魏郡,以敌军一半兵力大败叛军,一举收复魏郡。”

“在行动前,颜真卿设想过安禄山的行军路线,第一路向北进军攻河北,不过颜真卿收到消息称朝廷那边已经派遣程千里率十万大军赶至河北了,只要他攻下魏郡就能迎接被敌军挡在外面的十万唐军。”

“另一个东线河南有吴王李只的十万重兵镇守,西线有天险潼关,这样一看颜真卿觉得安禄山不足为惧。”

“和颜真卿消息有稍微出入的是,朝廷那边派遣的是郭子仪,东线河南留守的则是张巡。”

“事实证明颜真卿的设想没有错,安禄山久攻不下,开始和身边亲信抱怨:你们让我反,现在给包围了咋整!”

“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潼关失守了,咱们的微操大师李隆基出手了。”

“在李隆基斩了封常清和高仙芝后,任命哥舒翰为太子先锋兵马大元帅,率二十万军队守卫潼关。”

“可怜哥舒翰老将军年近花甲,因中风不能动,并且直言自己有病无法率军作战,然李隆基仍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