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嫡长子继承制在古代帝位的传承中是一个维持稳定的没有办法中的最佳方案,但确实朱元璋传位朱允炆确有不同。
明太祖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有点死脑筋。大儿子没了,就一定必须是大儿子的嫡长子吗?且不论这个人是不是真适合,也不论为了他能顺利继位要牺牲掉多少功臣良将。
这个一只腕开局的草根皇帝,虽然手段强硬,许多做法特立独行,但在我看来,他还是自卑的。自卑在于自己出身低微,学识不高。
虽然他自己没怎么读书,可似乎当上皇帝之后,也天然的认为要成为千秋大朝,必然是文治天下,必然要好好学习儒家知识的那一套。似乎继任者,若不是拜师大儒且身边一堆读书人,似乎自己的江山就根本没办法平稳传承一般。
他不知道,所谓的儒生,当年的知识分子都具有一身的臭毛病。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名誉和地位,甚至是历史地位,是不是名垂青史是最为重要的。习武有可能只是为了自保和吃饭,而读书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如果通过某一种机会,可以让自己获得无上的荣誉,哪怕是奇谈怪论或者极其违背客观规律的论调也能毫无顾忌地脱口而出。
每当这种时候,就让我不禁想到法律学习过程中,各种千奇百怪的观点论调。为了说明通常的理论存在瑕疵,只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用无数种个例反反复复说明惯常理论的错误,而由此提出自己千奇百怪的理论。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理论相比惯常理论更加漏洞百出,他们只是为了新理论而新。如果继续遵循惯常理论,那他依旧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如果提出新理论,哪怕毫无道理,毕竟在理论界看似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朱允炆身边的人不也正是如此。为了削藩而削藩。他们削藩看似巩固皇权,实则是为了提高文人的地位,改变明初尚武的传统。
一群毫无执政经验的人在那高谈阔论,就犹如美丽国的总统。
这样的人,如果真长期霸占中枢,之后的明朝绝对不会强于历史上的明朝。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文官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绑架政治。明朝皇帝为什么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