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如果要配以背景音乐,乔帮主出场的“当达浪党当党”?似乎不适合。大家只是恭敬,我没发觉他们有恐惧害怕的意思。
思来想去,似乎没有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匹配,反倒是可以配上一句浑厚的旁白“此时书房内鸦雀无声,众人均注视着门外之人的出现。”
忽然,一条腿迈了进来,黑裤白袍。
来人没有表情,不过不怒自威,一身类似素缟的白袍,长相端正,留有短须。他的双眼细细长长,嘴唇唇线明显。
他是有特点的。特点就在于脑袋顶上那个标志性的,有些倾斜的发髻。
我是一个历史剧迷。曾经在当年还称之为司法考试的备考期间,追剧《大秦帝国:裂变》,每每到凌晨三四点,极为痴迷。
这模样让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秦始皇陵里那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兵马俑坑中一个个威严肃穆的秦俑。
常遇春、项羽、冉闵三人生前也算是桀骜不驯的“魔头”。这三个团级干部都如此恭顺,再结合来人的相貌,我脑中即刻就出现了一个名字——阴兵第二师长白起。
和这位杀神相比,前三位手中流过的鲜血,无非是小江小河,和白起的滔滔大江绝对不在一个等级。
战国末期,当年的生产力,坑杀一个诸侯国四十万丁壮。这什么概念?相当于把当时一个强大的诸侯国所有适龄男性全部杀光。当然这个适龄不仅仅包括男青年,中年,中老年,少年都在此列。毕竟当时的举国战争光凭借青年是根本不够的。
这个数据放在当今,怎么说也得翻十倍吧。
项羽那种坑杀统一秦朝的兵卒,先别说这数目在当时秦朝人口的占比,光论人数和白起的刀下亡魂来说,也是小巫见大巫。
谁是大包围大歼灭战的鼻祖?白起之前没有,之后也是将近两千年之后了。
这四位第二师的将领,如果论杀人的级别,可以分为三等。
常遇春和项羽是第三等。他们的杀人纯属是仇恨,或者说是性格中的弑杀导致的。为了杀人而杀人,当然也可能是在杀人中为了获得快感。这些杀伐的行为,即便他们最终不算是反面人物,但多少也是一个污点,这辈子洗不清了。何况杀完人,毫无悔意,可以说确实冷血。
第二等,冉闵。冉闵的杀人也是出于仇恨,但多少也是迫于当时形势,为了延续种群,为了生存。这样的杀人有那么一丝政治目的,不算是为了杀人而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