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在千里之外,远水不救近渴,与他翻了脸,吃亏的是自己。就算官司打到朝廷,傅忠是国公之子,与太子关系尤其坚实,能把他怎么着。只要当好了卧底,什么官当不上。
齐泰赶紧转圜,”大人说的是,我们并无从政经验,跟着田大人学习是正途。“
田蕴不知深浅,心里沾沾自喜,一个举人,手下两个进士徒弟,将来有得自己说嘴。
有了齐泰的转圜,黄子澄向他投出感谢的一瞥,他到底是智谋之士,起身施了一礼,“刚才在下孟浪了。听说大人欲将榆林治理得海晏河清,物阜民丰。我从一路走来,看到的却是土地贫瘠,雨水不调。地里出产有数,待哺之口无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不知大人如何措手。”
傅忠心里一晒,这是要考究我的大政方针,你够格吗?
“我只问你一句,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是老生常谈,暂且不论。不知你们来榆林,是想为官,还是为民。“
黄子澄不解,”大人这是何意。“
傅忠:”要是为官,你们只要安于现状,好好度过这段镀金时间,朝廷自然会有封赏。”
“要是为民,那就要放下身段,与田大人下到地方,潜心涤虑,搞清百姓的困苦与需求。”
“我给你们三人十天时间。”
齐泰与黄子澄毕竟是青史留名的人物,报效朝廷不假,爱民之心也不是全无,二人起身拱手道:”愿随田大人下乡,我们明天就在驿站等侯差遣。“
傅忠呵呵笑道:”你们不用住在驿站,府里已经给你们安排了住宿。“
这话说到了俩人的心坎里,他们来榆林,既不是为朝廷牧民,也不是下来镀金,监视好了傅忠,就是他们的大功一件。
傅忠下派他们,有不得已的苦衷,他有重要的事要做。十天内,他必须做出现代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