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石佬庙中知真情 张山翠灵遭厄运

张桓听得津津有味,不禁赞道:“原来我奶奶这么有本事,这可是起死回生之术。”张夫人也道:“是呀,我虽然没见过你奶奶,可听说好多人都叫她‘灵仙姑’呐!”

张煜站了起来,又叹气道:“可惜她刚出名不久,自己却得了不治之症。”张桓想了想,对父亲道:“爹,我一定要找到王母山,探个究竟!”张煜道:“能找到当然是好,也了却了你爷爷的一个心愿。”便吩咐夫人给儿子打点行李。

张煜又想起一件事,转过身来对儿子道:“对了,你爷爷还告诉过我,说有个叫石佬的,是咱家的救命恩人,可一直找不到他。不知道他是人还是仙?你爷爷任应山县令时,曾为他建一座庙。那几年在老家为你爷爷守孝,我每年都带你去上过香,你可记得了?”

张桓问道:“是不是在一座山上?”张煜道:“对,那座山叫寄云山,离咱老家二、三十里。我每次去,都没见到过真人,只是有座石头像。可你爷爷对他这么尊重,说明对咱家恩情天高地厚。你这次回去,一定要到庙上拜谒他老人家。”张桓道:“咱家的恩人,我一定会去。”

一切安排妥当,第二天张桓便跟着管家上了路。

岭南离山西交城近两千里的路程,且不讲山高水险,路途艰难,只说张桓主仆二人晓行夜宿,遇水搭船,少不了绕路耽搁,一连走了两个多月,方来到应山地界。张桓给管兴商议:“既然来到应山县,咱们打听一下寄云山的路径,先去石佬爷庙上香吧?”管兴答应,问了路,便奔石仙庙而来。

管兴老早准备好香烛、供品,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寄云山下,找到上山的路,来到石仙庙前。张桓已经记起儿时来过的光景,庙宇尚在,可有些破烂不堪了。

张桓感叹一番,便推开庙门,走进殿内。他记得原来有个看庙的老人,迎接香客的,现在也不见了。只好叫管兴将供果摆上香案,点上了香烛,张桓理了理衣服,行了三叩九拜大礼,然后跪在香案前祭悼道:“晚辈张桓,因居家离此遥远,没能及时前来给您老人家烧香叩头,请您老人家恕罪!”

却说石佬此时正在自己神位上,听到这位香客说话有些外地口音,觉得奇怪。仔细看了看,只见来人是个年轻后生,长得一表人才。后面还跪着一个年纪大的,像是个仆人。那个自称叫张桓的念祷罢,行了大礼,仆人也连连磕头。石佬心中暗想:“常言道,一方神灵保一方平安。这个外地娃儿却对我如此虔诚,怕是拜错庙了吧?”更引起他的注意。

小主,

张桓行完大礼,仍然跪在地上,继续念祷:“石佬爷,您救过我爷爷奶奶的命,就是我们全家的恩人,我们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您。”说罢,又磕起头来。

石佬听到这儿,寻思:“看来不是平白无故来烧香的,原来我救过他爷爷奶奶的命,这会是谁呢?”

正在猜测,又听张桓道:“晚辈还有个心愿,我父亲为官清正廉洁,却被奸人嫉妒陷害,越贬越远。求石佬爷保佑我父母平安,早日能回到家乡,也好给您老人家修庙上香!”

石佬听到“修庙”二字,又联想到他姓张,眼前立即浮现出张山和翠灵的形象来。他这时竟然不顾自己的身份,脱口问道:“这位后生,你是张山的后人吗?”

这一问不要紧,把张桓、管兴吓了一跳。不过张桓听到问的是爷爷的名字,立即镇定下来,拜问道:“是石佬爷显灵了吗?”石佬忙应道:“你们不用怕,我不是显灵,老朽还没死哪,我正是石佬爷。”

二人还是有些吃惊。张桓忙磕头赔礼:“后辈不知石佬爷是长寿星,出言冒犯了。在下正是张山的孙子,名叫张桓。”石佬高兴道:“好好好,张山、翠灵有后了。自打听说你爷爷调任之后,再也没有个信儿。我也盼着他们的消息。你爷爷奶奶现在如何,你们从哪里来?快讲来听听。”

张桓便把奶奶、爷爷先后去世,目前家中情况,以及父母叫他回来祭拜的事情一一说了一遍。石佬感叹道:“你父亲是个孝子,没有忘记你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接着问道:“这么说,你奶奶和爷爷一起生活不到十年,你奶奶就去世了?”张桓道:“正是。”

石佬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脱口道:“想不到,还是出了事情。”张桓不知道石佬的意思,忙问道:“石佬爷,您是说我奶奶-----?”

石佬问道:“张桓,知道你奶奶是怎么死的吗?”张桓道:“听父亲说,得了病就不能言语,郎中也没办法,卧床七天,便去世了。”石佬又问道:“郎中治不了,得了病就不能说话?”张桓道:“是的。”石佬道:“这不是病呀,恐怕其中有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