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桓听石佬说的有些蹊跷,猛然想起了父亲嘱咐的话,对石佬道:“你说的对,我奶奶其实没有病。临终前终于讲一句话,说被压在王母山下了。”
石佬一愣,忙问:“什么,被压在王母山下了?”张桓道:“是,她临终前是这样说的。所以我这次来,父亲还特别嘱咐,要着意打听王母山的下落,叫我去祭祀呢。我和管伯一路问来,也没问到哪里有叫王母山的。”
石佬这时心中已经明白,还是王母娘娘害死了翠灵。可这事没法给这小孩子讲,只气的浑身颤抖,来回走动。
这时张桓却问:“石佬爷,你是活神仙,应该知道王母山在哪儿吧?”石佬只得应付:“好了,你也不用打听什么‘王母山’,这王母山在三界之外,你哪里寻得到?”张桓听石佬这么一说,哪里还敢再问?
石佬见二人一直跪在地上,道:“你们远道而来,别老是跪着,起来吧。”张桓道:“晚辈是专门来拜谒姥爷的,岂有不跪之礼?”
石佬听他说话有涵养,问道:“你今年多大了?”张桓道:“二十岁了。”石佬道:“你是官家子弟,也该考取个功名了?”张桓道:“晚辈虽然从小学些诗书,可家父不想让我再走仕途。晚辈对官场也无兴趣,正在学习医术,想回乡做个郎中。”石佬道:“人各有志,不可勉强。学医也好,回乡当个响当当的郎中,也不辱没你张家的门庭。”张桓道:“这次回来,没想到真正见到了佬爷,今后还要靠您老人家保佑父母平安,多多指点晚辈成才!”
石佬本来是个喜欢戴高帽的,心中自然高兴。对张桓道:“你是张山的孙子,那张山是被我救下的。我既能救你的爷爷,自然也要保佑他的子孙。”张桓道:“谢谢姥爷!”石佬道:“别说谢。要说谢,姥爷我当谢谢你爷爷哩。要不是他给我建了这座庙,我还在四处游荡哪,你们哪里找我?”
张桓哪知道石佬的根底,不明不白地问道:“怎么,姥爷原来没有住的地方?”石佬听他问得唐突,知道自己说漏了底。忙转弯道:“大丈夫生在天地之间,山川河流处处美景,哪里不是落脚之处?姥爷我是个自在神仙,本来喜欢到处溜达,可这话又说回来了,要不是你爷爷奶奶给我建了庙,我才不会一直呆在这里呢。”
张桓想起小时候跟随父亲来过庙里的情景,随口问道:“我和家父十几年前曾来拜谒姥爷,可怎么没有见到过老人家?”石佬惊异道:“你们来过庙里?”张桓道:“那是我爷爷去世的时候,家父在家守孝,每年清明都来。”
石佬故意道:“你们把姥爷当成了死人,年年扫墓来着?”张桓后悔自己不应当这样说话,着急道:“不是不是。可是家父也不知道姥爷的根底,只是到庙中烧香拜谒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石佬道:“ 别急别急,烧香拜谒不一定在清明呀,你父亲一定以为我死了,这叫清明祭祀。不过你放心,我才不怪他呢。如果你父亲知道我活着,前来拜谒,那是给活人看的;知道我死了,还来烧香磕头,这才叫报恩之心呢。”
张桓连忙叩头:“感谢姥爷宽宏大量。”石佬又道:“你说十几年前来这里没见到我,你知道我在干嘛吗?那是为了救人,得罪了一位‘权贵’,老想找我的麻烦,我就远走高飞了。走了好长时间呢。不过,即便在庙里,我也从来不说话。姥爷就是一尊神仙像,哪有石像跟人家说话的?今天要不是我听出了你是张山、翠灵的后人,我才不显灵呢!”石佬的一番话,使张桓更摸不清头脑了。
石佬见张桓不再言语,知道自己扯远了。便转话题道:“张桓,你爹爹给你取这个名字,定有让你还乡之意。你既然学医,何不在老家开一家医馆,也为家乡人办点好事?”张桓道:“后辈正有此想法,可目前自感学识浅陋,尚未坐医疗病。”石佬问道:“你学医多久了?”张桓道:“看医书三年了,不过,去年才拜个师傅。”
石佬道:“我觉得学艺要靠悟性,既然读了这么长时间的医书,就要多看病人才对。常言道,‘经验大似学问’。你瞧这里的郎中,有些是师父教的,有的连个师父也没投,会几个偏方,便做起了土郎中来。哪有读了几年书才去给人家看病的?”张桓道:“姥爷说的也是,晚辈自当早日立业。等我这次回去,即给家父说明姥爷的教导之意。”
石佬道:“好好好。不过,还有一件事,我要交代你,找王母山的事回家不要再提了。我问你,你爹跟你讲过你奶奶娘家的事吗?”张桓道:“没有。我奶奶的事情我知道的就少,别说奶奶娘家的事情了,他可从来没讲过。”石佬道:“这就对了。实话告诉你吧,你奶奶可不是一般凡人。不过,这事说来话长,你赶快回老家上坟祭祖要紧,等办完事,你要是想知道其中缘故,再回这里来找我。”张桓满腹狐疑,可是哪敢再问?只得磕头谢恩而去。正是:
当年为了救张山 迎仙桥上牵姻缘
计谋用尽也枉然 最终还是惹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