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人活于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幼宁的手指松开了袖口,垂在身侧,她的目光落在那幅《兰亭序》的临摹上,心中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涌动。这种情感像是冬日里的一缕暖阳,驱散了她内心的寒意。她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谢斯南见她如此,笑了笑,没有再逼她。她重新执笔,继续在宣纸上书写,笔锋游走间,字迹渐渐成型,宛如画卷徐徐展开。幼宁站在旁边,眼中带着几分敬畏与向往,心中悄然生出一个念头:“若是有朝一日,我也能写出这样的字,那该多好啊。”

冬日的清晨,谢府的庭院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霜雾中,青石板路湿润而冰冷,几株高大的松柏在寒风中静立,枝叶间挂满了晶莹的冰珠,阳光洒下时折射出点点光辉,宛如镶满了碎银。庭院的一角,几株腊梅正迎寒怒放,花瓣如玉,暗香浮动,随着微风飘入阁中。谢府作为世家大族,即便是隆冬时节,府内也不显萧条,反而一派井然有序。仆役们身着厚实的麻布短襦,腰间系着宽带,手中提着油纸灯笼,或端着陈设用的青瓷器皿,穿梭在各处,步履轻快却不慌乱。

清晖阁内,炉火正旺,铜制火盆散发出阵阵暖意,驱散了冬日的寒冷。火盆旁摆放着一张雕花矮几,上面放着一盏青瓷茶壶,壶口冒着缕缕热气,茶香弥漫在空气中,与沉香的淡雅气息交织,令人心神安宁。几案上铺着宣纸,墨迹未干,字迹苍劲有力,透着清雅之气。谢斯南端坐在几案前,手执毛笔,笔锋在纸上游走,神情专注而沉静。她身着浅紫色长襦裙,袖口绣着莲花纹样,腰间系着一条素色丝带,发间的白玉簪在晨光下泛着细腻的光泽,整个人显得恬静而优雅。

幼宁站在一旁,身上穿着深青色的麻布短襦,外罩厚实的毛皮披肩,脚上是双粗布鞋,鞋底用麻绳缝得结实。她的手冻得微微泛红,袖口处露出的手腕上还留有几处冻疮的痕迹。尽管如此,她的神情却十分恭敬,目光时不时落在谢斯南的字迹上,眼中流露出几分羡慕与敬佩。

谢斯南抬头看了她一眼,目光落在她冻得发红的手上,眉头轻轻一蹙,问道:“幼宁,你的手怎生得如此?前几日送你的药膏,可曾用过?”

幼宁闻言,连忙低下头,小声答道:“婢用了,只是……天寒地冻,做活时难免又冻着了。”

谢斯南放下手中的毛笔,语气温和却带着几分不容置疑:“天寒,你更该好好保养自己。若是再见你手上冻疮复发,便罚你抄《孝经》十遍。”

幼宁听了,心中惶恐,连忙应道:“婢记住了,不敢再让小姐操心。”

谢斯南轻轻叹了口气,起身走到一旁的柜子前,从里面取出一方丝帕,递给幼宁:“将这帕子缠在手上,暂且挡挡寒气。若是再不注意,冻疮化脓便不好了。”

幼宁接过丝帕,双手微微颤抖,跪下行礼:“小姐待婢如此厚恩,婢……婢无以为报,只愿一生伺候小姐,永不离开。”

谢斯南将她扶起,语气淡然却透着关怀:“你是谢府的人,谢府自然不会亏待你。只是以后若有事,记得告诉我,不必委屈自己。”

幼宁点点头,眼眶微微泛红,低声说道:“婢记住了。”

谢斯南重新回到几案前,拾起毛笔,继续在宣纸上书写。片刻后,她忽然停下笔,抬头看向幼宁:“昨日教你的字,可还记得?”

幼宁连忙点头,答道:“婢记得,小姐教的是‘仁’字,说是‘人之本’,婢不敢忘。”

谢斯南听了,唇角微微扬起,露出一抹浅笑:“既然记得,那便写来看看。”说着,她将几案上的毛笔递给幼宁,又取了张空白的宣纸铺在案上。

幼宁犹豫了下,接过毛笔,双手有些僵硬。她站在几案前,低头凝视着宣纸,似乎在心中默念着笔画的顺序。片刻后,她深吸口气,笔尖触纸,缓缓写下一个“仁”字。虽然笔画略显生涩,但已能看出她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