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三道难题(下)

王扬手指在地图上一划,庾易顺着王扬的手势看去,豁然而悟,心惊如擂鼓!

“其二......”

庾易瞳孔猛然一缩,还真有其二!!!!!

“其二,总体规划,就近调发,打破僵化成规,不必固求统一于处。比如今年郢州当发粮至扬州,扬州又当发粮至司州,那就不如直接从郢州发到司州,不必非要转入转出一回。以水陆言之,能同水道沟通上下游最为便利,故补京畿之需,当先发三吴;给淮南之戍,莫先江州;广越之急,当首调湘南;荆襄之粮,则从巴蜀下最为顺流!要者在总览统算,详审出入,然后可收删繁就简、事半功倍之效!”

庾易只觉身上发热,手心发汗!有此两策,漕运之弊当可大减!自己这就写信......

“其三......”

?????!

庾易呼吸一滞,看着王扬被烛光勾勒的年轻侧脸,只觉难以置信!!

前两策已经包罗如此,还能说出什么来????

“其三,灵活调配,因时制宜,按照缓急先后,代发补发,相机行事。物资不急需的,可在秋冬水道难行之时先行积攒,等到丰水期时再发船。而当丰水期时,几个易行航道要充分利用,设定总领站,向最便利之地集中。比如丰水期时襄阳至宜城线最便速,顺汉江而下,可直抵沔口。那襄阳附近受阻的漕船,就可以趁着夏季水丰航快,改拨襄阳。原定目的地所缺之数,则由此次多收粮食之地补发。

朝廷还可以备专库,每年至粮价低落之地购粮;待某地漕船因故不能到,则可以由专库代发,某地按照应发漕粮数额折现钱,所折钱款,或递国库,或由朝廷直接用于某地财政,具体如何可视情况而定。其实巢湖长江一条航线也大有文章可做,只要避开巢湖汛期,于湖北岸建......”

漕运乃历朝国政大事,自六朝而后,唐宋明清,皆曾大力整治漕运。王扬博览勤思,读书不死,故而能综合历代能臣的智慧结晶,总结融汇,查漏补缺,再加之现代见识,相当于用后世数个王朝摸索发展出的治漕经验,去填补南齐一代的漕运漏洞,其势如同巨浪吞舟,强风掩草!给听者带来的心灵震动之大,可想而知。

庾易脑中各种想法纷至沓来,只觉心脏砰砰狂跳,越跳越快!

“其四......”

王扬只觉身边影子一斜,急忙去看:“先生!您怎么了?”

“没事没事......”庾易手倚桌案,嘴唇干涩,敛去恍惚的神情,努力平复心跳,指着地图道:“之颜,请继续......”

......

淡云殢日,晨光熹微。

王扬早已回家,庾易则一夜未眠。

此时他正伏在案前,在信纸上奋笔疾书,墨如钩戟:“沧溟幽人再拜宣龙居士......盖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人;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功!此子惊才风逸,壮志烟高!真王佐才也!!!窃以为,虽乐毅少时,管仲岁早,皆不能及......”